【改写版】 战乱后的漂泊岁月让杜甫看透了官场黑暗,他毅然辞去华州司功参军的官职,一路向西来到秦州,最终在成都浣花溪畔安家。在好友严武的资助下,他在溪边搭建了一座简朴的草堂,总算结束了颠沛的生活。
草堂周围如画的田园风光渐渐抚平了诗人内心的创伤。某个闲适的午后,陶醉在美景中的杜甫挥笔写下了《田舍居》这首田园诗作。 《田舍》 杜甫〔唐代〕 清江弯处有人家,柴门半掩古道斜。 荒草萋萋遮阡陌,地偏衣冠不须华。 柔柳垂丝拂水面,枇杷满树散香花。 夕阳染红鸬鹚影,晒翅争栖旧鱼槎。 这首诗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生动的田园画卷: 在清澈江流的拐弯处,几间农舍静静伫立,简陋的柴门斜对着沧桑的古道。茂密的野草几乎淹没了乡间小路,这偏僻的所在让居民们都不再讲究衣着打扮。 溪边的榉柳垂下柔嫩的枝条,果园里的枇杷树结满金黄的果实,空气中飘荡着醉人的果香。夕阳西沉时,成群的鸬鹚飞回鱼梁,在余晖中晾晒着沾湿的羽翼。 诗歌开篇就用清江曲与古道旁勾勒出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。蜿蜒的江水像玉带环抱着茅舍,斑驳的古道见证着岁月的痕迹,一静一动间尽显自然与人文的和谐。 接下来的描写更凸显了这里的幽静:疯长的野草仿佛筑起天然屏障,将市井喧嚣隔绝在外。生活在此的人们也卸下伪装,连穿衣打扮都变得随性自然。一个迷字既写实景,又暗喻诗人超脱世俗的心境。当目光转向四周景物时,诗人笔触变得格外轻柔:岸边的榉柳垂下万千绿丝绦,枇杷树上金果累累,芬芳四溢。这些美景就像一剂良药,治愈着诗人饱经风霜的心灵。 结尾处,落日的金辉为全诗染上温暖色调。捕鱼归来的鸬鹚成群结队停在鱼梁上,有的低头整理羽毛,有的舒展双翼,在晚霞中构成一幅生动的剪影。这个充满生活气息的特写,恰是诗人心境的最佳写照。 这首田园诗作展现了杜甫少有的闲适情怀。细腻的观察与传神的描写,将乡村的宁静美好刻画得淋漓尽致。字里行间既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,也寄托着乱世文人对平淡生活的向往。 在浣花溪畔的这段时光,杜甫终于找到了心灵的栖息地。这座简陋的草堂不仅为他遮风挡雨,更让他领悟到:真正的幸福,就藏在这简单质朴的田园生活之中。
发布于:天津市悦来网配资-杠杆炒股官网-股票杠杆配资-十大股票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