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幸同苦战78分钟打破“削球魔咒”,四强之旅留下哪些精彩细节?
比赛刚打到第三局,陈幸同突然往后撤了半步,像是给自己留了点呼吸的空间。现场观众大概还以为她体能掉了,其实那一刻,她正打算换节奏。
那是对阵德国老将韩莹的四分之一决赛。韩莹的削球,不是那种你一板就能拍死的,而是带着丝丝缠人的旋转,像粘在拍面上的棉线,让你急不得、硬攻也不成。之前两次交手,陈幸同全败——可这次完全不一样。
一开局,她就没有冲着“一拍定江山”去,而是耐心地跟着韩莹拉、拧、搓,像摆棋子一样,一步步试探对手的空当。两人你来我往,回合一次次过了二十拍,球速不快,但拼的是心理和体力。
打到关键分,陈幸同会突然加一板提速,直压到反手或者大角度的正手,韩莹身形一晃,球终于出界。全场那一刻才真正松了口气——不是陈幸同赢一分,而是所有人都知道,她可能要破这道“削球关”了。
这场比赛打了78分钟,比很多男单的对攻战还长。每局分差都卡在2分之内,就像在走钢丝。最终4:1的比分,没法完全体现过程里的胶着,但打破了她对韩莹0:2的历史战绩,这一关意义太大。
而在这之前的两轮,陈幸同看起来几乎是在“走直线”晋级。先是3:0干净利落拿下美国选手张安,然后又是3:0击败中国香港的杜凯琹,那两场球她就像是推着顺风船,一路顺到底。
进入半决赛,戏码变了,她遇上日常训练都能碰上的队友——王曼昱。熟悉到什么程度?可能还没开打就能猜到彼此的前三板套路。这样的对决里,靠的不是绝招,而是谁能在对方的节奏里先找到缝隙。
开局两人就打得凶,发球抢攻几乎拉满,偶尔还有扑面而来的反手直线。你很难说谁更占上风,但王曼昱抓机会更狠,尤其在中后局段,突然变线的直线球让陈幸同够不着。2:4,没能再往前走一步。
不过有意思的是,赛后在论坛和弹幕里,不少球迷调侃,“要不是半决赛碰上队友,陈幸同那股子状态,没准能咬到决赛”。当然,这只是球迷们的畅想,但能看出大家对她本次表现的认可。
国乒这次澳门冠军赛的女单阵容,其实全程就像把自己的“队内测验”搬到台面上。四强全是自己人——孙颖莎、王曼昱、陈幸同、蒯曼,场场都是高水平对抗。对于球员来说,好处是这种大赛氛围下还能保持熟悉的对手感,难处就在于,想突破必须打得比平时训练还更狠。
陈幸同的社交媒体上,她只用一句“每次比赛都有收获,每段旅程都有惊喜”来总结这段旅程。简短,但细想挺有味道。尤其是那场跟韩莹的战役,不就是又累又惊险、最后却带点喜悦的那种“惊喜”吗?
接下来,她要转战中国大满贯。对她来说,这不仅仅是延续手感,还得在心理层面保持那种破关的劲头。会不会还有更多这种打破旧记录的戏码?很快就能见分晓。
有人说,半决赛结束后,她在场边跟王曼昱说了句“下次再来”,语气轻松得像约着喝咖啡。是真是假不清楚,但光是想象,就觉得这场比拼背后的故事,其实才刚刚开始。
悦来网配资-杠杆炒股官网-股票杠杆配资-十大股票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